環保署自民國101年起推行「低碳永續家園認證制度」,分成銀級組及銅級組,全國共有1千多個村里取得認證,透過實踐低碳生活,落實在地氣候調適,也將匯聚達成淨零碳排的能量,成為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關鍵力量。
環保署也持續舉辦理「村里減碳行動」競賽,今年度經由各縣市環保局推薦,共計57處村里參與,於北、中、南三區分組競賽,經2個多月綜合評比選出績優單位,銀級組、銅級組特優各選出2個村里,優等各3名,佳作各5名。(詳如附表)
銀級特優/臺南市柳營區八翁里:牛舍屋頂設光電板發電,農廢變綠肥再利用
「我們八翁里有三多,老人多、乳牛多、水災多,對氣候變遷和減碳最有感。」臺南市柳營區八翁里今年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特優村里,這裡屬於農牧型社區,生產高品質乳酪產品,創造可觀的經濟產值,但牛隻畜養過程產生大量廢棄物及高耗電,這裡受地勢影響容易淹水,強降雨更會加劇淹水災情,里民深刻感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臺南市柳營區八翁里今年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特優村里,25戶牛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發電。 圖/八翁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八翁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八翁里是全國最大的酪農區,園區有乳牛1萬2,000頭,是在地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但在享受經濟果實的同時,牛的排洩物也為環境帶來衝擊,如何創造雙贏一直是努力的課題。另外,社區內有兩大排水系統貫穿,因地勢平坦低窪,容易淹水,這幾年協會組織志工,積極投入節能減碳與社區防災等調適作為。
協會推動在25戶牛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發電,除了有發電效益外,也同時降低牛舍的溫度及碳排放,裝置容量已逾10,250kWp,年減碳量約6,611公噸。目前約200戶住家於自家屋頂設置太陽能熱水器,不使用瓦斯熱水器,年減碳量約57公噸。志工也協助宣導牛糞、尿分離處理,並以沼液、沼渣滋養種植牧草、玉米的農田,減少汙水排放及化肥使用,讓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
臺南市柳營區八翁里除了在牛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發電,約200戶住家也於自家屋頂設置太陽能熱水器。 圖/八翁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此外,協會志工也攜手居民、台南市政府與企業推廣節能減碳、持續辦理低碳環保課程,包含推動「綠能節電」,將社區活動中心照明設備和里民信仰的廟宇照明燈具、光明燈、太歲燈等,全面汰換成LED燈,年平均減碳量約10,970公斤;再將里內原有水銀路燈,逐年換成亮度相同但耗能更低的LED路燈,年減碳量約116公噸。
協會還成立「節電宣導隊」深入家戶,推廣使用一級節電標章家電、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等,並結合柳營區公所成立防災節電宣導團,至柳營區其他里內推廣節能減碳,宣導自主防災。此外,八翁里設置4處社區農園,總面積達1,500平方公尺,由20名志工認養耕作,栽種有機無毒蔬果,提供社區關懷據點長照2.0長輩共餐的食材,藉此鼓勵民眾享用蔬食,減碳護地球。結合農戶回收廢水當綠肥、設置雨撲滿回收約12噸雨水再利用,並逐年增加里內綠美化面積,讓八翁里年減碳量總計約9,575公噸,年固碳量約1,890公斤。
八翁社區發展協會還要利用既有的減碳基礎,推廣、複製成功的案例到周圍里的社區酪農戶一同響應,喚起民眾重視減碳,並將減碳行動落實於日常,將生活逐步由低碳邁向淨零碳排。
銀級特優/宜蘭縣員山鄉頭分村:化廢成寶,廢竹與廚餘再製土壤改良劑
宜蘭縣員山鄉頭分村也是典型農村社區,主要農作以竹筍、稻米為大宗。每年因砍下老竹產生大量農業廢棄物,過去農民常以燃燒或棄置處理,村民結合廢竹與廚餘發酵製成土壤改良劑,將農業廢棄物「化廢成寶」,推廣給農戶作為友善耕作的養料,減少使用化肥,達到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也降低碳排及空汙,並吸引更多居民投入實踐與感受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的綠色生活價值,今年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特優村里。
宜蘭縣員山鄉頭分村農作以竹筍、稻米為大宗,每年砍下老竹產生大量農業廢棄物,村民結合廢竹與廚餘發酵製成土壤改良劑「化廢成寶」,減少使用化肥。 圖/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化廢成寶的背後推手「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進一步成立「低碳學習工坊」,實踐從土地到餐桌的永續生活,凝聚社區向心力。
協會表示,為了讓居民和外來的民眾體驗老竹再利用、讓廚餘變黑金的過程,每年會舉辦體驗活動,製作「醬缸裡的文化」教案,讓民眾了解醬油、醬菜、廚餘堆肥等製作方法,藉由社區長者將傳統手藝風味重現,進而意識食物安全與農業循環的重要,建立參與者對這個社區及土地的向心力。
協會也帶領村民認養宜蘭河的河道植生帶,整治先前雜草叢生、影響水流的現象,防範因氣候變遷、強降雨造成災害,河道植生帶已吸引不少生物棲息。另在社區湧泉、埤塘等空間推廣水域生態維護,改善親水空間。由於結頭份是台灣歌仔戲的原鄉,社區秉持傳承及發揚文化的使命,除教導本地歌仔基本身段、腳步、手勢,班員更自發性將社區環境議題編寫成劇本,結合歌仔戲曲調演出,讓前來社區參訪的朋友,經由欣賞歌仔戲,將生態保育、低碳永續的觀念深植於心。
社區也重視綠化,許多窳陋空間蛻變成美麗街角,種植原生種及誘鳥誘蝶植栽、推動無毒種植園區,建置長青不老農園,營造生態生活空間。這些社區參與的活動攪動了社區,凝聚了向心力,引發社區對低碳永續議題的興趣,一路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的殊榮,減碳及固碳效益也很顯著。
宜蘭縣員山鄉頭分村的堆肥場也架設光電板發電。 圖/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例如低碳學習工坊每年處理2,520公斤廢竹、1萬公斤廚餘,產生1,870公斤土壤改良劑,減碳4,467公斤;加上工坊架設20片太陽能光電板,每片發電量為200W(4kWp),用於堆肥場內器具及照明燈具使用。以每日平均供電4小時計算,年減碳約3噸;加上其他地方架設光電板、更換省電燈具、設置社區雨撲滿回收雨水再利用、植生綠化固碳、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不僅減碳量可觀,也節省水電費支出。
銀級優等/臺北市大安區大學里:設光電廠、建置社區綠網,綠電、綠化抗熱島效應
今年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優等村里的臺北市大安區大學里,位處都市熱島中心,環境特色為夏季升溫快、降溫慢,且因高度住商混合發展,商業行為產生的廢熱,加劇了熱島效應,導致加深電力依賴的惡性循環。
為減緩社區生活環境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調適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災害,大學里里長吳沛璇積極推動建置社區綠網、感溫儀及屋頂太陽光電設施,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臺北市大安區大學里位處都市熱島中心,除了推動綠化,也與臺灣大學合作設置微型感測器及儀表板,供里民了解溫濕度等環境變化。 圖/大學里辦公處提供
社區綠網方面,串連大學公園、溫州大綠地等轄內共7個綠化空間,在社區建構綠網,有如許多的小冷島,協助社區保水、降溫,總綠化面積約9,600平方公尺。其次與臺大氣候變遷學程合作,設置微型感測器及儀表板於里辦公處,讓里民可以了解環境的變化,提升里民氣候意識。
大學里辦公處表示,民眾可透過掃描QR-code隨時隨地監測社區內的微氣候變化,也期望透過長期的監測、揭示,培養里民關心社區環境的習慣,未來也將持續與臺大氣變學程合作,依蒐集來的資料來制定專屬大學里的氣候行動。
里辦公處接著推動社區的節能調查,與各社區管委會合作,盤查社區的節能燈具、屋頂綠化、再生能源等推動現況,除了讓社區民眾檢視自身的耗能情況,也作為里辦公處未來逐步推動的基礎盤點,這項「公民參與」成了全案成功的關鍵。
里辦公處還結合主婦聯盟綠電生活合作社、長老教會,在建築物屋頂設置「天空七號」太陽光電電廠,總裝置容量共50kWp,預估年發電量4萬7,900度,約等於每年減少2萬4,045.8公斤的碳排放量(以2020年電力排碳係數計算),加總創能、節能與綠化固碳的減碳量約為每年2萬6,560公斤。
大學里辦公處結合主婦聯盟綠電生活合作社、長老教會,在建築物屋頂設置「天空七號」太陽光電的公民電廠,積極減碳。 圖/大學里辦公處提供
里辦公處表示,接下來要確認還有哪些空間可以利用,作為創造負碳的基礎;同時透過監測、訂定適合社區的氣候行動方案,由下而上與臺北市共同邁進2050年淨零碳排,成為全國示範點。
銀級優等/新北市三重區順德里:透水鋪面、區域綠化保水降溫,推環保祭祀減碳
同為今年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優等村里的新北市三重區順德里,一樣面臨都市熱島、環境髒亂及人口漸增等挑戰,藉由區域綠化、建置透水鋪面,達到保水降溫,改善居住環境。里內也成立「低碳推廣中心」,有組織地成立環保、關懷志工及巡守隊,除具備預防災害能力與應變機制,並透過環保概念宣導,使居民自主實踐低碳生活,如活動中心建築綠化、祭祀活動採用環保金紙或統一焚燒、推動黃金資收站、二手市集等,達成減碳效益。
新北市三重區順德里也面臨都市熱島惡化的挑戰,透過推動綠屋頂、打造區域保水降溫設施等作法為環境降溫。 圖/順德里辦公處提供
三重區順德里里長李鴻志表示,透過建置三德公園、環保公園與生態步道綠化等綠色基盤,推動綠屋頂、打造區域保水降溫設施、種植百種原生或誘鳥誘蝶植栽、建立生物廊道、棲地或生態綠網,年固碳量達2,570公斤,生物多樣性也豐富了不少。
另因該里受熱島效應影響,也推廣透水鋪面,改善三德公園的不透水地坪約773平方公尺,增加基地保水量達32公噸,也有助整體環境的降溫與隔熱,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年減碳量4.5公斤。
李鴻志表示,里內信仰中心福德宮,照明使用時間長且信徒眾多,除了汰換環保金爐外,採用節能、省水設備,增加環境友善度。其他宮廟如三元宮、北山宮等也響應低碳環保,汰換節能燈具電器,配合減香及集中燒,提升環境品質。
新北市三重區順德里里內的信仰中心福德宮等宮廟都響應低碳環保,汰換節能燈具電器,配合減香及集中燒,提升環境品質。 圖/順德里辦公處提供
另在里活動中心帶頭推廣設置薄膜太陽能光電系統,結合雨撲滿系統,不僅可遮陽遮雨,又可發電,讓居民有舒適的居住空間,裝置容量共1,449 kWp,年發電量138萬8,142度,年減碳量70萬6,564公斤。
順德里推廣黃金資收站成效良好,經環保署選為全國村里資收站示範點,帶動全國村里踴躍響應,觀摩人數累計10萬人。李鴻志說,該里傳遞循環經濟、撿拾成金的觀念,並善用丟棄的柚子皮製作防蚊液在里內義賣,收益全數投入弱勢關懷及老人共餐,減廢成金、低碳又扶貧。
銀級優等/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使用節能電器、植栽綠化,共餐也能減碳
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前水頭村榮獲今年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優等村里,這裡三面環海,為改善金水溪汙染問題,進行濕地生態環境改善工程,提供鳥類、昆蟲等棲息、復育環境,並以觀光產業在地化為目標,發展以水頭聚落金水溪為觀光軸線的低碳生態旅遊。
里民為響應低碳生活,推廣社區農園結合老人共餐,減少家戶瓦斯用量;在建築設計建造上,以自然採光、綠牆、綠屋頂等減少建築耗能,搭配節能電器、燈具及裝設太陽能熱水裝置,以降低能源使用量。
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前水頭村榮獲今年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優等村里,里民為響應低碳生活,推廣社區農園結合老人共餐,減少家戶瓦斯用量。 圖/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里內的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平時透過環境教育宣導植栽綠化的優點,以減緩地球暖化;居民也積極參與社區改造,如水頭社區內的主幹道兩側為人行鋪面,中間車道經居民建議改為透水石板鋪面,3到5公分的間隙撒下草籽,讓降雨入滲地下,涵養水資源,並期望車輛減速慢行、人安全。
在節能方面,社區活動中心、金水寺、靈濟廟、五欉宗祠等公共空間,均採節能燈具或 LED 燈,其中,社區活動中心曾由金門縣環保局補助改善為T5燈具,後 續自主修繕改為更省電的 LED燈具,合計減碳量高達392噸。
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前水頭村社區活動中心、金水寺、靈濟廟、五欉宗祠等公共空間,均採節能燈具或 LED 燈。 圖/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另外,25家社區旅宿業配合環保署的環保旅店計畫,減少廢棄物及養成遊客自備盥洗用具的習慣。長者周三、五可在社區團聚烹煮用餐,以減少食材運輸,節省水電及瓦斯能源等資源。
前水頭社區發展協會表示,社區約有60棟以上老建築修繕保存再利用,也積極宣導使用電動機車,民眾購置電動機車(自行車)共63輛,設置12組電動汽車充電站,年減碳約2.6萬噸。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有至少88戶,年減碳10.54噸。
獲獎名單
發佈日期:111-07-01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