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木材也能變成絕美木炭花盆。為提高廢棄木料的去化管道,農委會林試所研究團隊與國內產業合作,開發出木炭介質的花盆,可以淨化室內空氣,將颱風過後的風倒木加工為花盆,化腐朽為神奇。
農委會林試所開發木炭盆栽,化腐朽為神奇。圖為栽植小天使蔓綠絨的相思木炭盆栽。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
林試所用廢棄木料開發「炭及盆栽」 每個紋理都獨一無二
颱風過境的風倒木,抑或行道樹修剪的枯枝殘木,都經常變成廢棄物,增加焚化爐的負擔。今年年初乾旱,台南就有廢材場的廢棄木料堆積如山,不慎造成火警,延燒數日才熄滅,過去這些廢木料多只能刨成木屑、破碎加工使用,如今這些廢棄木材有了新的價值。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國內產業合作,將大型的木材加工燒製為木炭,進一步設計出「炭及盆栽」。林試所森林利用組組長林振榮表示,大型木炭具有調濕防潮、除臭淨化、產生負離子等健康效益。木炭在高溫炭化時,會從疏水性表面,轉變成為親水性表面。
栽植鐵線蕨的相思木「炭及盆栽」,具有美化環境、淨化室內空氣的功能。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
有別於一般烤肉的木炭是以約200°C~400°C燒製而成,炭及盆栽的木炭須以400°C~700°C進行碳化,「會提高木炭成品的硬度、耐用性。」森林利用組副研究員塗三賢進一步說明,木炭活性化的過程也可以讓木炭產生很大的表面積,進一步提升木炭多孔性吸附氣體的效果。
塗三賢表示,要燒製成木炭需具備一定的固著強度及介質條件,避免崩解,分裂研究團隊先以龍眼木、相思木進行製盆試驗,成效良好,未來也將針對廢棄木料進行試驗,「多數樹種都能利用,且依照林試所的燒製技術並不容易失敗。」
此外,塗三賢指出,選擇適當的植物種植也能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植物的葉片可以攔截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產生負離子能使空氣中的懸浮物質聚結成較大顆粒而沉降。另一方面,植物也被證實可降低二氧化碳、甲醛等,「結合木質生物炭與植栽的吸附作用,理論上對於室內空氣品質應該具有正面效果。」
研究人員以栽植虎尾蘭的龍眼木炭盆,進行氣體環境監測實驗。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林試所研究團隊將進一步用木炭花盆搭配虎尾蘭等各式植物,以「負離子分析儀」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儀」監測溫度、濕度、負離子等作用,同時也針對植物根部附著於炭盆、植株生長、耐久性等進行試驗,以理解木炭盆栽對於室內環境的改善效果,以作為未來改善的參考。林試所強調,木炭盆栽的開發,有助於提高木材產品的利用價值,還能讓廢棄木料轉廢為材。希望藉由「會呼吸的」木炭花盆提升木炭價值,提振產業競爭力。
由天然木頭燒製而成的「炭及盆栽」,每個盆栽都保有木頭獨特及富有藝術性的紋理。圖片來源: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發佈日期:110-09-13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