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4)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後,就《巴黎協定》的一系列實施細則達成一致。
此次會議周六(12月15日)在波蘭卡托維茨閉幕。代表們認為,新的細則將確保簽署國信守承諾,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次會議通過了一系列執行《巴黎協定》的綱領文件,旨在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制定《巴黎協定》的工作計劃是一項重大責任,」大會主席庫爾蒂卡(Michal Kurtyka)表示,「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盡力不讓任何人掉隊。」
發展中國家一直尋求其他國家承認氣溫上升造成影響並進行賠償。而較富裕的國家拒絶為氣候變化擔負法律責任,擔心未來會出現巨額賬單。
上周,美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科威特拒絶接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一份報告。報告稱,全球目前已經完全偏離軌道,本世紀氣溫將進一步上升3攝氏度。要實現理想目標,需要「在社會各方面進行迅速、深遠和空前的改革」。
報告指,如果要在本世紀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那麼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須減少45%。
代表們關注什麼?
來自196個國家的代表參與了此次會議。他們試圖解決《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棘手問題。
這是一些具體的細節規定,包括各國如何削減碳排放、如何向較貧窮的國家提供資金,以及如何確保各方都落實了答應的事情。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各國對減排行動的定義和時間表往往不同,較貧窮的國家希望這些規定有一定「靈活性」,這樣他們就不會擔憂沒有能力將規定付諸實施。
這份實施細則足夠嗎?
歐洲氣候基金會(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CEO蒂比亞納(Laurence Tubiana)曾參與制定巴黎協定。她認為,此次大會達成一致意見,將對《巴黎協定》的落實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她在會議間隙對BBC說:「關鍵是要有一套透明的系統,因為這可以建立各國互信,我們也可以衡量做到了什麼,並且這足夠精確。」
她認為,沒人能再說不清楚或者不知道怎麼做了。
蒂比亞納還表示,俄羅斯等拒絶加入《巴黎協定》的國家曾稱,拒絶參與是因為不清楚其規定,這些國家已經不能再用這個借口。
但是也有一些觀察者認為,氣候問題迫在眉睫,這次協議不足以解決問題。
據路透社報道,一些政府和環保組織批評會議未能促使各國在減排方面加大力度,來遏制氣溫上升。一些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較貧困國家也希望更清楚了解,到2020年將如何提供已經商定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等。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強調,仍需要做更多工作。
加快減排?
一些國家一直在大力推動削減更多排放。許多代表希望2020年之前減排目標迅速提高,讓氣溫升幅有可能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下。
目前,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提出的計劃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一名代表稱,這些計劃遠遠不夠。
商界也在從這次會議中尋找未來信號。
「企業凖備投資,銀行也凖備融資,」西班牙能源集團伊比德羅拉(Iberdrola)的薩勒(Carlos Salle)說,「因此我們需要政策上有更高的目標,讓企業能走得更遠更快。」
資料來源:BBC
日期:2018年 12月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