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號稱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廣達7萬671公頃,也因而產生大量農業廢棄物,當中不少農民為節省處理費而直接露天燃燒,造成嚴重空汙問題,環保局為此特在枋寮巨大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廠設立「生物炭發電設備」,利用綠能回收農業廢棄物,有效降低空氣汙染。
環保局指出,為對抗空汙,他們除加強露天燃燒巡稽查外,今年更設置令人耳目一新的「生物炭發電設備」,即將蓮霧枝葉等木質廢棄物破碎後,集中收運至此處理,並與畜牧棄廢物牛糞等混合製成燃料棒,再將其送入氣化爐。
環保局說,如此一來,除可產出木醋液、焦油及生物炭等農業副產品,應用在液肥或病蟲害的防治資材上、改良土壤及作物外,另一方面,氣化爐還可收集可燃氣體造氣、發電,整套設備宛如微型電廠,足以供應區域電力。
環保局計算,「生質炭化發電設備」每小時可發電100KW,相當於20至30個家庭用電量,而年處理約有1095公噸廢棄物,可產生80萬度電並轉換出約300噸生物炭,由此可見,生物質經氣化炭化所帶來的售電及販售生物碳經濟效益,預估收益每年可達數百萬元,循環經濟效果驚人。
環保局長魯臺營表示,此座具商轉規模的氣化爐可24小時運轉,較太陽能、風力發電優勢,除可解決牛糞溢流汙染、農業廢棄物露天焚燒等問題外,也能帶來經濟效益,若在縣內各鄉鎮設置,將可大幅幫農民解決廢棄物困擾。
南州農民蔡協良、湯忠漢表示,過去蓮霧廢枝都是堆在農地就地處理,易積水致河川阻塞,燃燒則形成空汙,現在只要跟環保局提出申請清運,就能集中處理,省錢又省工,目前約有8、9成農民都採此清運集中處理方式,大概3到5天就去農田載廢棄物。
屏東縣環保局今年在枋寮巨大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廠設立「生物炭發電設備」,利用綠能回收農業廢棄物。(謝佳潾攝)
發佈日期:107-12-06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