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日前野放4隻被網纏繞救起後回復健康的海龜,但收容過程中糞便都發現人造垃圾譬如塑膠袋、包裝紙等等,且今年收容的20多隻海龜也都有類似情況,顯示海洋垃圾的問題日趨嚴重,呼籲民眾響應減塑,保護海洋生態。
海生館與海巡署共同在屏東縣車城鄉野放照護近半年的4隻海龜,全都是因誤闖漁網被發現救起後送到海生館的,而且在照護的過程中發現糞便當中都有發現人造物,例如水果網袋、塑膠袋、糖果包裝紙、橡皮筋、塑膠片等等。
另外海生館今年收容的20多隻海龜,也幾乎都在糞便發現類似的人造垃圾。獸醫李宗賢表示,這些無法消化的人造物會讓海龜腸道阻塞和消化不良而虛弱,更容易被網具纏繞無法掙脫而受傷,或者是因漂浮而無法潛水攝食導致死亡。
海生館表示,透過建置海龜救傷通報系統與海巡署努力宣導下,海龜通報救護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從民國104年126起、105年193起到106年的210起,107年截至9月已有120起,顯示國人對於海洋保育意識有提升以及關注。
海生館也呼籲,確實進行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以「自備、重複、少用」為原則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如自備環保袋、環保餐具等等,配合政府「限塑、減塑、無塑」的環保政策以保護海洋生態及環境。
海生館今年收容的20多隻海龜幾乎都有在糞便中發現人造垃圾。圖/海生館提供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海巡人員8日共同在屏東車城鄉野放照護近半年的4隻海龜。圖/海生館提供
發佈日期:107-09-11 資料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