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球螺絲扣件第三大出口國,2022年螺絲出口量多達166.5萬噸,出口值2065億元。(記者蘇福男攝)
台灣是全球螺絲扣件第三大出口國,「北三星、南春雨」,從台南歸仁、關廟到高雄路竹、岡山方圓五十公里,聚集上千家規模大小不一的螺絲工廠,堪稱是「台灣的螺絲窟」,二○二二年螺絲的出口量多達一六六.五萬噸,出口值二○六五億元,台灣螺絲業者以「螞蟻雄兵」之姿,稱霸全球扣件市場。
不過,據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估算,我螺絲扣件業一年碳排達七十五萬噸CO2e(二氧化碳當量),歐盟向來是我國重要的螺絲扣件出口市場,占整體出口量約三成,面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嚴峻挑戰,業界改善設備、碳盤查刻不容緩!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台灣螺絲產業歷史,六十年前創設路竹新益工廠的創辦人蔡登標回憶說,七十幾年前日人戰敗被遣送回國,並未將工業留在台灣,戰後有台北國豐、台中永豐和高雄春雨三間螺絲工廠,台灣人靠自己的力量,逐漸打下工業根基,越戰期間美軍大量向台採購螺絲螺帽,就此奠定台灣螺絲業邁向國際化的根基。
與中國做出區隔 台灣出口值世界第三
螺絲業者還記得,中國螺絲業後來居上,台灣因土地、勞工成本增加,導致廠商大量西進中國,二○○三年台灣螺絲被中國超越,許多業者不敵紅色供應鏈關廠,但存活下來的廠商「打斷筋骨顛倒勇」,反而與中國做出區隔,改朝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發展,讓台灣螺絲業出口值得以穩住世界第三。
高單價特殊扣件 特斯拉、波音下訂單
大崗山下的螺絲工廠,大多師出於春雨和三星,廠商間默契十足、相互扶持,因此產業鏈可接到特斯拉、波音的訂單,從稱斤論兩、一噸一噸賣的標準扣件,升級為全球汽車、醫療、航太業者的最愛,成為一顆一顆賣的高單價特殊扣件王國。
疫情過後,台灣螺絲業正迎來CBAM的嚴峻挑戰,CBAM初期管制的五大產業中,鋼鐵業首當其衝,而螺絲扣件是其下游。
業者指出,每家公司的產品與製程不同,整個扣件產業加工鏈很長,從源頭中鋼生產鋼胚後,一路下來有酸洗、退火、熱處理、電鍍等十幾道工序,各自都有碳排,碳盤查與碳足跡作業都需要專業協助。
缺工、缺電、缺人才 仍是螺絲業考驗
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說,螺絲業是基礎科學產業,自動化、智慧化、減碳化, 淨零排碳也做得很好,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傳統產業。螺絲業去年已完成所有碳盤查,但「缺工、缺電、缺人才」仍是考驗。